六月的南湖,夏木扶疏,生机盎然。南湖学院的学子们返校复学近一个月,给原本平静的教学楼,增添了朗朗读书声。自习室里,传出了熟悉的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和翻动书页的轻响,教学楼再次透出了柔和的灯光。从冬到春到夏,跨越了三个季节,终于,南湖学子们带着对学校绵延的思念回归了阔别已久的校园——“许久未见,甚是想念。美丽的校园,我们回来了!”
放弃舒适,选择拼搏!
“有时候在一个适合的地方才能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这是法学班胡涛涛返校的心声。
家在千里之外的贵州黔东南,到学校需换乘两次火车。根据疫情的要求,胡涛涛本可以选择暂缓返校,但是她毅然打破距离的限制,背上行囊奔向适合的地方——学校。贵州是个凉都,虽然进入夏日,但气候凉爽舒适。面对惬意的环境,胡涛涛选择了放弃。“比起夏日里难得的凉爽与舒适,我还是更喜欢拥有奋斗气息的狂热与执着。”她说着,眼里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作为学生,第一要务是学习。”她定位明确。“在家待了将近5个月,我害怕自己对学习产生倦怠,我也特别想念学校的氛围,身边的人都在努力学习,是我的标杆。”身处有学习氛围的环境,努力就成了一种自然。返校后上课以线上为主,比起以前的线上学习纵有不足,但是换一种心态看就会有不一样的的收获。“在大数据时代,线上教学是一种极其方便的教学形式,它跳脱了线下教学,有了自己的创新,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特殊时期总有特殊的应对方案。
“返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系部的宣传工作不能落下,我是学生干部,回校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真真切切地服务同学。”作为学生干部的她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返校一周时间,她负责的系部微信连续推文5篇。
复学之后
六月开始,线下课堂陆续开课。师生迅速适应课堂节奏,配合默契,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全程佩戴口罩,自觉拉开座位间距。
“将近五个月的寒假,疫情限制了自由,也闲置了上进的心,可突然得知要来校的消息时,心里不由一坠,此刻并谈不上开心。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可以及时适应新环境的人。”谈起返校,英语三班谭彩玲深有感触。
“返校当天,父亲送我去长沙坐高铁。丝丝的冷雨天气伴着些许微凉,让人有些沉闷。爸爸感冒了,开远车吃不消,于是与同去的叔叔换着开。坐在后座的我听到爸爸和叔叔在聊工作上的事情,感觉并不顺利......望着爸爸疲惫的背影,感受着离家的低落,心里很不是滋味。
分别终究如期而至,我一个人进了长沙高铁站,上了高铁后,心里就堵得慌,鼻子也很酸,本想打个电话给爸爸诉说一下我当时的心情,但真的说不出口,怕他担心。到寝室后,我们小寝室就我一个人,接着独自一人收拾东西、铺床。寝室太安静了,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一下子就绷不住了,默默地抽泣了好久......
第二天是周末,不上课,收到辅导员的邀请,我立马去了辅导员办公室,跟她乞求道:‘老师,我想回家,不想呆在学校了,你放我回去好不好?’。她赶紧安慰我:‘你出去走走嘛,不要总是待在寝室,在校园里逛逛,看看风景,会好一点的。’但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想听,总觉得老师是想给我洗脑。后面想家想得不吃饭,也感觉不到饿。就整个人颓了一样......
可我不想一直这样下去,要加油,要勇敢。于是就找了我们班一个女孩子,和她聊了聊,让她陪我去散散步。自此后,我们每天都一起,早上7点半出门,有课就上课,没课就去机房做作业,中午吃完饭午睡,下午两点半出门去机房,或者上课,或者找个空教室自习,下午吃完饭就去散步。慢慢的,我不再那么想家,不再那么的脆弱。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下午吃完饭去打羽毛球,天黑了就去跑步,跑累了,就去南湖边散步吹风、聊天。”
她的心路历程让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成长的背后。从混乱到清醒,从脆弱到坚强;从依赖到独立......通过一步一步克服内心、超越自己,她终于蜕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未来我们所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会换位思考,积极调整心态,不惧未来,不畏挑战,勇敢去追寻所有的美好!
相约六月 拼搏前行——经管师生精神饱满迎复课
夏季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人生,若如时雨时晴夏空,一定是绮丽多变且坚韧不凡的。“期待再次相见”,这是疫情期间师生们真情的教育心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漫长等待过后,经管系师生们终于久别重逢,在这美好六月,再次相聚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
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学校对于本次返校复课的用心和关注。同学们严格按照返校时间要求,安静、整齐、有序地踏上消毒通道间隔一米,此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距离。装载着思念和梦想的行李箱完成了“回家”前的消毒,与主人短暂告别,来到志愿者师生手中,妥妥的被运送回宿舍。“老师,我回来了!”“老师,我真的好想你”“院长,早上好!”在校园看到熟悉的院长和班主任的那一刻,心里满满的全是惊喜。收拾好雀跃的心情,调整成学习的状态,时隔五月,又一次坐在教室,听着熟悉的课程,认真的样子被老师的温暖眼神尽收其中,“还有更简单的解法”“这个的极值是不是不是很准确?”“英语考试题目好像有变化”“礼仪原来有这么多的细节”“刚刚老师说的重点之前网课讲过”,课堂气氛在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的讨论声中愈渐热烈。“我觉得现在的你们才是富有精神气的,从前看你们下课不是在玩手机,就是趴在桌子上休息,很少听见你们有这么热闹的时候,这才是你们该有的活力和朝气啊”,这是《大学英语》课堂下课后,方叶寒老师对同学们说的话,语气中的欣慰之情也验证了这次开学对于同学们的正确性。经过了一周的线下教学,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线上比较有了明显的增长,达成的学习效果也是更胜一筹。
系部老师们对于开学复课感触颇深:“重启的指针一经波动,耽搁许久的论文答辩、研究生复试指导、毕业合影同时开启。大家都按照预定的轨迹,继续应有的日常生活。在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里,继续笃定前行。生活已然翻开了新的篇章,各项教学工作纷纷启动,沉寂许久的校园逐步恢复了往日的人气与活力,也重新充满了蓬勃生机。”
经管系的同学们也纷纷感慨:“希望我们可以自律,努力。这个加长版的寒假已经过去了,复课后的日子也不能懈怠,要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向前进。”“在家上网课的日子终于结束啦,可以见到同学们和老师,感觉生活一下子鲜明了起来,每天的早起早睡也成了一种幸福。学校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好,不能辜负这夏日晚风,以后的日子也要继续努力前进,取得好成绩,成就更好的自己。”
重返学校,调整身心,把握契机,从心出发
机电系18级计科1班的彭添宝同学在疫情期间不仅保持着在学校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在校期间就致力于各种志愿活动的他还志愿加入了岳阳市平江县浯口镇茶山村的防疫大队,除了参与对来往的村民进行及时的体温测量和询问工作,还利用自己平常在学校里参加演讲比赛和担任活动主持人的经验,在村里的广播站每天实时的向村民汇报疫情情况。
同时,身为班级学习委员的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积极整理思路,“我担心疫情期间的同学们在家不能及时收到网课学习的通知,便以寝室为小单位进行通知传达,确保大家都能及时收到上课和作业的通知,我是学习委员,必须积极做好老师和同学们的衔接工作。”
“刚开始接到不能返校通知的时候是在意料之中的,全国都在戒严,所有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去做贡献。”这是18级机电系机自2班汪传梅在得知延迟返校时的想法。但是作为一名学生,她深知学习是最重要的任务,“所以我就每天和朋友们一起互相监督,大家一起背6级单词,有的时候也连麦练习做计算机二级的题目。”在家的她,并没有因为舒适的环境而松懈自己的学业。
在学生们陆续重返校园开始学习之际,复学后毕业年级的学生面临就业和答辩的压力,其他年级的学生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此时,学生们不仅要调节好作息,还要积极应对压力,做好从网课学习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的调整和适应,顺利回归原有的学习状态。虽然取消了早、晚自习,授课模式也多为线上,但学生们变得更加勤奋,每间教室里随处可见一个个埋头学习的身影。
机电系19级计科1班的谷天云同学说:“早就期盼学院的返校通知了,听到返校通知后,我第一时间订好了车票。返校后,我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咨询了能否在教室里进行自习。因为疫情在家,学习上缺少氛围和动力,落下了一些课程。返校后只有一个月的在校时间,我得抓紧时间查漏补缺。”
“接到开学通知很开心,本来还在担心期末考,担心实训,现在终于开学了就很开心。”当收到复学通知时,汪传梅同学的心情非常激动。“在寝室休整了几天后,正式进入学习。我们是工科,线下课比较多,因为大家在线上教学这段时间对老师的教学风格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课堂氛围很好,大家严格按照学校要求,主动拉开距离,配戴口罩。我们也走进了实验室,跟着老师的指导,开始了各种实验,在实践中学习。虽然很多时候都在实验室和线下课中奔波,但是在这段忙碌的日子里,我们都学到了很多。”这是复课这段时间来,她的学习日常与感受。也正是这平平淡淡的日常,让复课后的每一天都是充实有意义的。
复课已有一段时间,学校因为同学们的到来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景象,课堂的氛围也被同学们的热情重新点燃,机电系的学子们也正以最佳的姿态投身于学习,希望大家保持下去,能在终点拥抱属于自己的美好!(撰稿/孙谦、施明依、贾芳、王紫梦、赵文韬、杨抒 编辑/杨抒 主审/曾晓剑)